一、建筑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1.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设计基本加速度是指,50 年设计基准期概率 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进行抗震设计。
注:g 为重力加速度。
2.设计特征周期
我国《抗震规范》采用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来表征地震反应谱的相对形状。地震反应谱的相对形状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震源特性、震级大小和震中距离、传播途经和方位以及场地条件等。在这些因素中,震级大小和震中距离以及场地条件是相对易于考虑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在我国《抗震规范》中分别采用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分别予以反映。《抗震规范》规定,设计特征周期 Tg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 2.5.2 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设计特征周期应增加 0.05s。
设计特征周期 Tg(单位:s)
二、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
1.图示意了抗震支吊架实物与图纸表现方式。
(a)横向抗震支架
(b)纵向抗震支架
(c)双向抗震支架
2.布置间距
抗震支吊架的布置间距应当按照规范规定设置的大间距和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不同设防要求的机电设备使用同一组合支架时,规范中规定:“当计算两个连接在一起、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机电设备时,应按较高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机电设备连接损坏时,不应引起与之相连的有较高要求的附属机电设备失效。”可以理解为综合抗震支架按较高的管线进行计算设防。
接下来给出规范规定的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细则及相关示意图:
(1)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2)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过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3)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过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条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
(4)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抗震支吊架间允许纵向偏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过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
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过其宽度的两倍。
比如,某一段管线侧向支吊架间距为12m,则大偏移量计算为12/16=0.75米,这是一个相当苛刻的条件,在管线布置过程中应当注意。
(5)水平管道应在离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L—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L1—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L2—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如上图所示,L1=24m,L2=12m,则计算可得L=18.6米。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得出短直段转向管道支架的布置形式:若直段长度小于,则只在转向处设置侧向支撑。
水管可按如下方式布置:
风管可按如下方式布置:
(6) 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